水产 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水产

防疫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狭鳕加工业困境反转?供应链优势还能持续多久?

来源:ucn 发布时间:2022-11-22 最后更新:2022-11-22 473已阅读

摘要防疫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狭鳕加工业困境反转?供应链优势还能持续多久?

作者/ 胡路怡 

三年的疫情对于中国北方冷链加工企业来说,无疑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,大连、青岛加工厂原料主要来自俄罗斯、美国和欧洲地区,受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,原料的进口、运输和报关等过程都遇到了很大困难,供应链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以狭鳕加工业为例,俄罗斯和美国每年的捕捞季相对集中,2-3月份约有60-70万吨原料进入中国。然而,2020年9月份山东港实施“散改集”政策,禁止散货船在青岛港卸货,类似政策也在2021年复制到山东港。但是,俄罗斯远东地区没有配套的集装箱码头,狭鳕原料通常通过散货船运至山东和辽宁,而这种供应链体系已经发展了几十年,完善且高效。

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(CAPPMA)主办的“2022中国水产品大会”期间,青岛国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CEO张志刚介绍,疫情对(狭鳕加工)产业链造成了严重的冲击,散装船不能来中国卸货,造成国外原料大量积压,而中国企业拿不到原料。从2021年到今年的9月份,原料一直处于紧缺状态,加工厂开工率不足。目前防疫政策有所好转,10、11月份的原料供应情况才有所恢复。

图片中国水产品大会现场(图:CAPPMA)

张志刚提到,“(中国)企业开工不足,造成欧美市场供应短期,产品价格暴涨,达到狭鳕历史价位的高点。二次冷冻价格从3,000美金(每吨)涨到4,000美金(区间),一次冷冻从4,000美金涨到5,000美金,涨幅达到了25-30%。”

“行业面临很多危机,但也因为供应短期,价格上涨,中国馆加工企业已经成功将防疫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并在2022年获得了额外的溢价,坚持下来的企业得到较好的经营成果。”张志刚说。

另一方面,乌克兰战争对全球狭鳕供应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。3月份美国宣布对俄罗斯海产品实施制裁,进口禁令于6月23日生效。英国政府对俄罗斯原产海产品加征35%关税。欧盟也曾提议禁止俄海产品的进口,但因存在内部争议而没有具体落实。不过,也有一些大型欧洲零售商要求下架俄罗斯产品,对俄罗斯直接进口也产生了较大影响。

张志刚称,“中国进口加工俄罗斯的产品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,地缘政治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有限,甚至还偏向于有利。”

图片

中国的进料加工产业的优势还能持续多久,是否会迁移至海外?张志刚认为该问题存在较大争论,“首先,我们要分析自己的优势,环太平洋渔业资源丰富,狭鳕鱼这一单品就有300万吨,中国是最佳的位置,辽宁和山东俄罗斯只有10-15天船运路程,越南要增加一倍距离,印尼还要再增加一倍。

“地理位置决定了加工企业的优势,狭鳕捕捞季集中,货物要在短期内运送出来。俄远东地区没有集装箱设施,散船运力在旺季时比较紧张,因此运往东南亚的成本就上升了。”

“第二,中国基础设施完备,大连和青岛都有优良的冷链仓储物流配套系统,东南亚国家无可比拟。特别是在捕捞旺季,3-4个月内要将几十万吨原料运出来,东南亚国家不具备接盘的可能性。”

“第三,中国企业具有工作效率优势,不同产品加工切换速度比较快,一般一两周就可以实现,东南亚国家可能要一两个月。”张志刚说。

最后,欧美客户为了自身供应链的安全,也在主动寻求狭鳕替代品,如越南巴沙鱼。但张志刚认为,完全的替代并不现实,中国狭鳕产业有着30年多年的积累,也是全球标准化与规模化比较完善的产业,供应链的转移不具太多可能性。

很赞哦! (0)


站点信息

  • 版权所有 北京寰迅科技有限公司
2.196366s